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前,淮南市僅有徐建濱、何秀文兩位民進會員。民進淮南地方組織是在三中全會以后逐步發展起來的。
1983年8月,民進淮南直屬支部成立。支部委員徐建濱、何秀文、程鳴琴、劉滌、張天澤。會員共47人。
1986年12月,第一次全體會員大會召開,民進淮南市第一屆委員會成立。主任委員徐建濱,副主任委員程鳴琴、劉滌,委員陳集安、張成寶、陳孝全、黃蘭英。會員增至74人。
市委會成立后,堅定不移地貫徹執行中共中央各項方針政策,積極開展會務工作,大力加強自身的思想建設和組織建設,帶領會員積極參政議政,為淮南的三個文明建設作出了應有的貢獻。屆期內,先后組建了民進田家庵區、謝家集區兩個支部和大通區、八公山區、潘集區三個直屬小組。市委會機關設立了辦公室,配備了專職干部。1988年6月創辦了會刊《淮南民進》。
1992年8月,召開第二次會員代表大會進行換屆選舉,組成了由華緒昌任主任委員,黃坦任副主任委員,熊慶龍、管允中、李根發、陳集安、田克琦(增補)為委員的第二屆委員會,會員達95人。在民進安徽省委會和中共淮南市委統戰部的直接關懷和大力協助下,新一屆市委會堅持鞏固與發展相結合的方針,進一步加強了思想建設和組織建設。同年12月,華緒昌主委出席民進中央“七大”,受到黨和國家領導人的接見。
1994年相繼成立了潘集區、八公山區、大通區三個民進支部,對田家庵區、謝家集區兩個支部進行了換屆,加強了基層組織的建設。為適應會務工作需要,又設立了教育工作委員會、婦女工作委員會、文體工作委員會和老齡工作委員會,并建立健全了市委會工作、學習和會議等各項規章制度。
1995年12月,市委會隆重慶祝中國民主促進會成立50周年,并印制了紀念冊,得到民進中央主席雷潔瓊和名譽主席謝冰心的親筆題詞。熊慶龍、張成寶、呂友湘、蔡銀輝、顧家安、盛新參加了紀念冊編輯工作。
1996年12月,召開第三次會員代表大會進行換屆選舉,產生了新一屆領導班子。主委華緒昌,副主委熊慶龍、張成寶、黃坦,委員管允中、田克琦、李根發、陳培培、吳馬圖。會員人數增加到127人。
在市、區統戰部和民進市委會的指導下,1997年7月,我市民進各支部的換屆工作圓滿結束。新一屆各支部領導班子年齡輕、學歷高、責任心強,對會務工作認真負責。為了提高新一屆政協委員參政議政的能力,1997年11月28日,田家庵區總支召開專題會議,就如何在兩會期間寫好提案進行了探討。市委會副主委張成寶出席并發表了講話。
1998年年初,就社會熱點、難點問題加以分析,確定了四項調研課題。在“世紀之交看淮南”大討論活動中組織會員積極建言獻策,投身到大討論熱潮中去,撰寫高質量的論文8篇!皟蓵逼陂g,民進會員在市區兩級人大會議中提出議案7件,政協提案26件。在參政議政中發揮了積極的作用。
1998年10月,民進安徽省四屆六次常委會在淮南召開,取得了圓滿成功。民進省委領導高度評價了淮南市委會的工作質量和效率。1998年,市委會本著嚴把關,吸收高素質、有影響力的人士入會的原則,發展新會員17人,平均年齡34歲,均具有高學歷、高中級職稱,并在自己的工作崗位有突出的貢獻。
1999年1月,市委會組織會員中的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就如何發揮參政議政職能,提高提案、議案質量提出了具體要求!皟蓵逼陂g,市、區政協委員提交提案36件,人大議案7件,內容涉及文化教育、市政建設、社會治安等群眾普遍關注的熱點、難點問題均被立案。在市十一屆政協二次全會上,民進市委會做了《認真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切實重視社會力量辦學》的大會發言,并在《淮南日報》發表。在市政協舉辦的“慶祝人民政協成立50周年理論研討會”上,市委會組織撰寫《人民的政治》和《論參政黨的重要作用》兩篇論文參加研討,其中《人民的政治》由張成寶副主委代表民進市委會作大會發言。市政協副主席、民進市委會主委華緒昌分管市政協提案委員會工作,市政協常委、民進市委會副主委張成寶任該專委會副主任。兩人多次參加市人大、市政協和市政府聯合組成的督辦小組,深入到各承辦大戶進行座談、了解,促進提案、議案的落實。副主委張成寶系市中院特邀監督員,多次應邀參加市中院的庭審和舉辦的專題座談會。副主委熊慶龍被市教委聘為兼職督導員,參加了市教委督導室開展的基礎教育專項督導檢查活動。全年發展會員10人,界別內60%,界別外40%,均具有中級以上職稱,平均年齡35歲。至1999年底,全市共有會員154人。
2000年,在民進全省《會章、會史知識100題》知識競賽活動中,民進淮南市委會榮獲活動組織獎。2000年共發展會員17人,均具有中級以上職稱,平均年齡35歲,全市現有會員170人。年內,圓滿完成了對田家庵區總支、八公山支部、大通支部、潘集支部的換屆工作,田家庵總支由兩個支部調整為5個專業支部,順利完成各支部領導班子的新老交替。全市現有1個總支,9個支部。根據會章的規定,結合對基層支部的換屆活動,切實加強組織建設。年內,市委會多次召開專題會,確定工作目標及具體實施方案。在中共淮南市委統戰部和各區委統戰部的具體指導下,以無計名投票方式選舉產生了各支部的新一屆委員,4個基層支部(總支)順利完成換屆。一批德才兼備、年富力強、熱心會務、有一定組織能力的會員走上了領導崗位。
2001年,市委會完成了基層組織和市級組織的換屆工作,新發展會員11名,均具有大專以上學歷,平均年齡35歲,全市民進會員增至178人。9月21日,民進淮南市委會第四屆代表大會在田家庵區政府會議室召開。到會代表62人。省人大副主任、民進安徽省委會主委朱維芳、中共淮南市委副書記朱季歷,市政協副主席市委統戰部部長王仁發在會上分別做了重要講話。民進市委主委華緒昌代表第三屆委員會做了題為《凝心聚力開拓進取,開創淮南民進工作新局面》的工作報告,全體代表認真聽取并審議了報告。會議還審議并通過了《大會決議》、《選舉辦法》。同時,召開了四屆一次會議,選舉產生了新一屆市委會領導班子。主委華緒昌,副主委張成寶、陳培培,委員李根發、吳馬圖、王新莉、顧家安、齊超、袁東升、李君、韓立農。安徽省人大副主任、民進省委會主委朱維芳,副主委孔繁超、楊其光,中共淮南市委副書記朱季歷,市人大副主任劉凱、副市長魏耀民,市政協副主席孫多賢,市政協副主席、市委統戰部部長王仁發等領導及各兄弟黨派、工商聯負責人到會祝賀。
2002年,民進市委會以參政議政和自身建設為重點,認真履行參政黨職責,積極為“三個文明”建設出力獻策。年內召開市委全委(擴大)會議5次,各類專題會議2次。在民進省委會第五次代表大會上,淮南市9名會員代表出席會議,并受到民進中央主席許嘉璐,副主席王立平親切接見;在民進省委舉辦的“喜迎十六大安徽民進會員書畫展”上,袁東升、顧家安、孫運良3名會員作品入選參展;民進省委會召開的“雙先”表彰及經驗交流會上,田家庵區總支、八公山區支部榮獲先進集體稱號,李君、陳靜、孫瑾榮獲“先進會員”稱號。潘集區支部會員王運良的論文《加強民主黨派監督制度建設初探》,榮獲全省統戰理論研究成果三等獎。年內,新發展會員13人,全市共有會員191人。
2003年,召開市委全委(擴大)會議8次,主副委辦公會議11次,學習會6次。市政協副主席、市民進主委華緒昌參加了中共淮南市委、市政府、市政協和市委統戰部召開的民主協商會、座談會10余次。2003年11月18日,全國人大委員長吳邦國到淮南視察,接見了淮南市五大班子,市政協副主席,民進主委華緒昌參加了這次接見并與吳邦國委員長合影留念。市政協常委、市民進副主委張成寶參加了全市黨外縣處級領導干部培訓班。市委會調研組的論文《農村信教群眾迅速增加問題研究》榮獲2003年度安徽省委統戰部全省統戰理論研究成果三等獎和全市統戰理論調研論文等獎。此文是我市各民主黨派唯一獲獎的文章,市委會因此受到表彰。年內成功地對會刊《淮南民進》進行了改版。市委會副主委、田家庵區總支主任陳培培同志被田家庵區法院、檢察院聘為行風監督員。田家庵區總支經企支部副主任陶李同志被聘為田家庵區法院行風監督員。在組織發展方面,仍本著積極穩妥、注重質量的原則,全年發展會員12人,現全市共有會員200人。
在防控非典、抗洪救災工作中,民進會員積極請戰。我會會員醫務工作者盧江平、鄧蕊主動請纓,日夜奮戰在“抗非”第一線,被民進省委授予“抗擊‘非典’斗爭中的優秀會員”光榮稱號。在抗洪救災中,全市會員捐款3270元,捐衣物300余件。潘集支部攜帶價值數百元的防暑降溫品前往抗洪第一線慰問。市委委員顧家安同志連續10多天巡防在淮河大堤上;潘素云同志頂風冒雨在淮河大堤上進行巡回慰問演出。
“兩會”召開期間,我會各級人大代表、政協委員提交議案提案共39件,大會發言6篇,內容涉及面廣,立案率100%。我會在市政協第十二屆一次會議上的大會發言《我市農村基礎教育存在的問題及對策》得到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視,并被列為一號重點提案加以辦理。市委會集體提案《我市農村基礎教育存在的問題及對策》,李純同志的《進一步加強城市中小學校門口交通要道安全管理措施》被評為優秀提案。余開亮同志的《公安工作應抓大不放小》獲社情民意獎。王繼鳳同志的《關于加大教育經費投入的提案》被評為八公山區政協優秀提案。潘集區支部主任李君同志榮獲該區“十佳政協委員”光榮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