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感于《“國培計劃”(2018)——安徽省中小學經典誦讀教育教師短期集中項目培訓》
2014年2月從謝家集區第四小學來到曹庵鎮中心幼兒園迄今為止四年半的時間。今年九月工作調動到曹庵三小,回到了久違的小學語文生活。2018年11月9日至18日,有幸參加了安徽省“國培計劃(2018)”——安徽省中小學經典誦讀教育教師短期集中項目培訓。為期十天的培訓今天結束了!
培訓在淮北師范大學舉行。校園坐落在相山腳下,校舍依山而建,高低參差,錯落有致。校內綠樹成蔭,繁花似錦。十天的培訓時間,每天學習七小時,一至兩小時的作業(簽到,反思,研修日志,討論,簡報等),簡直是馬不停蹄,樂不彼此。十天,痛并快樂著!
十天的時間里,我們不僅聆聽了專家講座《小學經典誦讀的價值與意義》《基于兒童的論語內容建構與實踐策略》《談談古典詩歌誦讀教學的策略及古詩創作》等,還觀摩了名家教學《古詩三首》《敕勒歌》等,無一不給我大開眼界,耳目一新之感。他們的經典語錄,為我們指明了學生誦讀教學的教育方向,帶給我們的是一種心靈的震撼,一次思想的啟迪。這將是一種永久的回味,也是我再次走進語文教學的引航燈。
丁延棟老師,淮北市第二實驗小學教科室主任,全國教改先進個人,他的古詩教學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聽了淮北實驗二小丁延棟老師的《古詩三首》,不由感慨:啊,古詩原來還可以這樣上!本節課上教師以讀為主,通過不同的評價用語來指導朗讀,收獲多多。真正落實了以讀為主,讀中思考,讀中感悟。尤其是三首古詩共同完成,更是第一次領略!
亮點之一:課堂教學設計新穎,教師將三首詩有機地聯合在一起,首先是共同讀題,共同分享詩境,共同體會情感。盡管內容不同,但學法相同,通過朗讀,比較,學生更能理解詩意,體會作者情感。課堂最后拓展處,教師也別有用心地選擇了關于景色描寫的詩詞進行拓展、延伸。
亮點之二:古詩教學充分體現了語文素養的訓練。課堂上有朗讀指導,寫字指導,坐姿提示等。所有細節之處無不體現教師平日的訓練有素,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
亮點之三:教師評價用語經典、多樣,對學生起到了很好的啟發和點撥作用。例如,課堂上,老師會說:“讀詩就要讀出變化來,不同的詩,語速不同,情緒不同。來,再試試!”“同學們,聽!字字清楚,句句響亮,這是我們讀古詩的基礎”。諸如此類的話語很多,一句句激勵性的話語一點一點引領孩子走進經典的殿堂。
另外,講座中,丁老師提醒我們備課的時候是否關注朗讀指導,要求我們把詩讀成句、讀成詩、讀成畫。上課的時候切記多放多媒體畫面,要注重讓孩子讀出唯美畫面,這樣才能把課教活,把文字變成畫面,讓孩子真正領略祖國的大好河山。同時,我們還要注意詩的色彩不同,它的情感也是不同的,我們也還是要通過讀來體現。除此之外,課堂上我們要注重創設情境,要注重引導,創設孩子思維,這樣才能碰創思維的火花,產生靈感來。我們要記。汉⒆尤绻蛹{你,他就會接納你的課堂,接納你的情感,接納你的思想。同時,老師的“講”也很重要。講,是老師重要的一個基本功。通過自己的講,我們要讓學生感受到語言的魅力。
經典,是民族精神的源頭,人類文化的瑰寶,是民族千年老人對后世子孫的循循教誨所承載的偉大的思想光輝。今后,我們若以誦讀經典為主,滲透常規語文朗讀,孩子們必會陶冶情操,豐富語匯,感悟人生,實現自我。古人云:坐而言不如起而行。路雖遠,行則將至;事雖難,做則必成。以后,我將借此次學習所得,將誦讀落實到所在單位之處,讓誦讀之花遍地開放。
面對大海,靜待花開!办o待花開”是在紛繁的教育事務和問題中的一種自覺,是對人和教育的一種理性。我們教師做的是花的事業,是園丁,在大花園里辛勤耕耘、培育。我們遵從成長的規律,無論是花,還是學生,這是自然之道,是教育者扎根心底的一種自覺與理性。由此,我想,“靜待花開”,必須是一種無為、淡定的心態。如果我們給學生機會,給學生充分的時間去誦讀經典、思考經典、感悟經典,一定會提高學生們的文化素養、激發他們學習的興趣從而培養學生們的高尚品質。
教育一支部 鮑廣浚